新闻资讯
低功耗广域网络在资产定位追踪领域的应用
OFweek物联网讯:随着社会的发展,移动定位追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无论是在在老人、小孩的人员安全方面、还是贵重资产的追踪管理等领域,都是移动定位追踪的广大潜在市场。要实现移动定位追踪需要有终端设备、移动通信网络、管理平台等多个层次共同推进。在终端设备方面,智能手环、手表等可穿戴产品产品目前能实现的功能有限,简单同质化的应用功能极大的限制了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移动定位功能的实现以丰富产品的应用;在移动通讯网络方面,传统3G、4G网络功耗大,价格偏高令很多用户望而却步,随着eMTC、NB——IoT等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的出现,为移动定位的大规模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2016年是低功耗广域元年,在3GPP宣布对NB——IoT的核心标准冻结后,国内三大运营商都在积极的进行相关的布局,希望能够尽快的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布网。那么,低功耗广域网络在资产定位追踪领域中将会扮演怎么样的角色呢?这是很多人关心的一个话题。1月10日,由美国高通公司主办,物联网智库承办的主题沙龙《低功耗广域网络在资产定位追踪领域的应用》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举办,在活动中,除了高通、还有厦门骐俊、中油瑞飞、歌联科技等应用企业以及移远通信、Simcom、移柯通信等模组厂商一起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不同的低功耗广域网络技术
低功耗广域网络在资产定位追踪领域的应用
物联网所提到的“万物互联”的愿景肯定不是一两种通信技术就能解决,现有的运营商蜂窝网络,wifi、蓝牙、zigbee等短距离通信技术,以及GPS等众多的通信技术都能够满足特定的需求,从某种角度来说,通信技术多花样才能决定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多样化。
而低功耗广域网络也将会是多层次技术的并存局面,高通资深产品市场经理廖先嫺在沙龙上分享提到:低功耗广域网分为由3GPP制定的标准化技术与非标准的技术,在标准化技术层面,NB——IoT与eMTC的都有鲜明的特征,NB——IoT因为在深覆盖与低功耗方面有着更为优秀的技术指标因而适用于矿井、表计等应用领域,而eMTC因为保留的LTE技术的语音功能与移动定位功能则更适合使用在移动性资产管理以及人员的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而LoRa等非标准的低功耗广域网络因为其组网灵活的特点,更适合使用在一些特殊需求的应用领域。
相对于NB——IoT,eMTC所涵盖的市场需求同样不容忽视,事实上,中国移动正在进行eMTC网络的试点与测试,不久之前,中国移动携手爱立信和高通,完成了中国首例蜂窝网eMTC/Cat——M1数据传输。据悉,试验利用了爱立信的无线接入网以及高通的MDM9206LTE调整解调器。相信,随着多元化的低功耗广域网络的完善,物联网的应用将会迎来真正的爆发期。据高通介绍,随着3GPP 标准 Release 13 的发布,公司正在推进Cat——M1 和 Cat——NB1,这两种新的窄带技术可通过扩展实现更高的节点密度,并为低吞吐量的物联网应用而优化。这些新技术面向低数据物联网通信,能够显著降低终端复杂性,延长续航时间并提升覆盖范围。
就资产追踪领域而言,也需要根据不同的资产属性对通信技术有不同的要求,比如说静态资产的管理采用RFID更为合算,而动态资产管理则需要采用GPS与蜂窝网络等安全性更高的移动通信技术,总之,IoT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对于各种技术而言都是如此。